拍片热线

400-888-0960

河南“灯光村”:影视业七成左右灯光师来自这里(四)

  四

  当这些灯光师把光带到不同地方时,他们的家乡,那个户籍人口3000多人的村庄,灯光正在暗淡下去:跟多数村庄一样,这个村的常住人口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很多房屋空置着,灯光只有在过年时才亮起。村支书曹群岭说,村民的80%进入了影视行业。

  曹群岭说,村里的露天电影几年前已停止放映,现在村民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是跳广场舞。电视越来越成为一种摆设。

悦音配音_免费在线配音-AI智能配音-机器配音-配音软件-配音工具

  自从父亲去世后,邢建伟就很少回村了。这几年,为了让老人和孩子住得更舒服,灯光师们纷纷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了一遍,盖起了两三层小楼。可他家还是20多年前盖的瓦房,有的窗户玻璃都碎了,屋里积了一层尘。邢建伟也不去打扫,“反正也不回去住了”。

  他已在县城买了好几套房子,其中一套是别墅,光装修就花了90多万元。常年在外工作,这些房子对他来说暂时用处不大。早些年,他甚至经常几年不回家。

  为了方便老人,孙高勇闲下来还是会回村里住。家里的天花板上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光,两张木质长沙发从不坐人,上面堆满了纸箱、脸盆和刚出锅的馒头。屋子中间摆着一张方桌,四周围了一圈椅子,都很低矮,平时大家就叉着双腿坐在桌边吃饭、喝酒、嗑瓜子,“得劲儿”。

  第一代河南灯光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少看电视。即便电视就在方桌的正前方,也很少有人抬头看上一眼。尤其是他们自己参与拍摄的影视剧,“没意思”。留在村里的人也不再指着字幕喊老乡的名字了,对他们来说,这早已是跟玉米和高粱一样平常的事情。

  闪着光的屏幕曾是村里的主角。邢建伟记得,小时候村里上百户人家只有两台电视,每天晚上那两户的院子里全是人,有人踩着砖头,有人骑在树上,眼睛全都盯着那块两块巴掌大小的黑白荧屏,看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谁家有喜事,还会请人在街边的树上扯起一块幕布,放场露天电影,让大家热闹热闹。放一次要花上百元,在当时算是特别体面了。

  那个时候,张北村还不叫“灯光村”,没人能想到自己的名字有一天也会出现在屏幕上。电影散了,人人都回到还没通电的屋里,倒头就睡,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下地干活。村里第一次通上电,就是在村委会门前挂了个灯泡,一到晚上,灯泡底下就坐满了人,聊天、喝茶,或者啥也不干。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村子,去到更明亮的世界。甚至他们自己就是造光的人,却很少有人真正在意荧屏上的内容了。

  回到村子,这些制造光线的人们必须习惯夜晚的黑暗。刚过完年,几乎每家门前都挂着红灯笼,可为了省电基本不开。只有一条大路上有路灯,微弱的光线很难连成片,上街玩耍的小孩每人都提着一把手电筒。邢建伟把奥迪的车灯打开,能照亮十几米外的农田,再往远看,就是黑沉沉的旷野。

  甚至是十几公里外的县城,到了夜晚也光线微弱。楼盘顶端竖立的巨大房地产商广告是县城最耀眼的光源。从事灯光的人大多已经在鄢陵县城买了房子,在外漂泊半生,大城市房价高、落户难,老家依旧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归宿。10年来,鄢陵的房价从每平方米1000多元涨到了4000多元,有人认为就是灯光师们“抬起来的”。相比之下,周边的同级县城房价要便宜许多。

  色彩最艳、种类最多的光源来自KTV的门头,还有夜市上的一排排吊灯。邢建伟一回家,几乎每天都要跟人聚在一起喝酒,喝到满脸通红,东倒西歪。

  鄢陵有两家电影院,其中一家在繁华地带的“鼓楼广场”,这是县城唯一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影院有5个厅,3月中旬共有7部电影上映,据影院工作人员介绍,平时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获得第90届奥斯卡7项提名、正在国内上映的《三块广告牌》并未出现在片单上。

  “可能是关注度不够吧。”在这个拥有上万名影视灯光师的县城,一位影院工作人员说,“我们这种小地方,就算上映了也不会有人来看的。”

  为了小孩上学,郭壮飞在许昌买了房子,装修时特地亲自设计了所有的灯光,“全是暖光,没有冷光”。他在客厅的墙上印了一幅世界地图,用明亮的射灯打在上面。在卧室安装了好几套灯光系统,有的指向卫生间,有的只在婴儿睡着之后打开。他的女儿刚满一岁,孩子第一次会爬、第一次喊“爸爸”,他都因为在外工作错过了。

  等女儿大一点,他想让她学音乐、学画画,“那才是更重要的东西”。他经常想,如果能再拥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是想考一个好大学,哪怕赚的钱没有现在多。他很感谢前辈们提供的灯光师这条“捷径”,却也担心这会让更多年轻人放弃读书,“他们总觉得自己还有退路”。

  邢建伟也不希望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想让他们好好学习。这个行业里还有人说,孩子要是想干灯光师,就“打断他的腿”。

  长期以来,郭壮飞都觉得自己“没什么正经的爱好”,他从小对影视剧没什么兴趣,也不抽烟喝酒。有时他跟来自香港或者国外的同行一起聊天,总觉得自己插不上话。

  “他们会聊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穿什么风格的衣服。”以前他买衣服总喜欢买“好的、贵的”,有一次跟几个香港朋友去三里屯逛街,发现他们挑的款式都“很简单,但特别好看”,“我觉得这些跟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世界有很大关系。”

  最近几年,他开始读书、追美剧,学着去欣赏一部电影,而不是仅仅去看其中打光的技巧。

  他计划带家人去一个小岛,“哪怕躺上一个礼拜也好”。熟识的同乡对他这个想法感到惊讶——他们忙着到处造光,还从没有一个人把钱花在出国旅行上。

  迄今为止,郭壮飞觉得自己最快乐的时刻,是在去年秋天,他跟妻子开车行驶在美国加州的沿海公路上。这位灯光师见过数不清的光源,却沉醉于最普通的一种:夕阳洒向海面,那是真正的光。

分享

行业资讯

查看更多

著名蒙古族歌手格格新歌《愿你永远快乐》全网震撼发布

最近,著名蒙古族女歌手格格的另一首新作《祝你永远幸福》在网络上爆红,由著名词曲作者张超担任填词谱曲,金牌音乐制作人张超担任演唱。Gerg这一部作品依然保持着欢乐与动感的演绎风格,在这个春色无限的季节给网友们带来不一样的视听享受。"三月三呀桃花开岸等你/艳阳天呀山风吹拂着心事/看着天边想起那永乐的云彩/一曲清唱到心的痛快/没有唱完就唱到心痛的歌/你看着天边想起那永乐的云彩/唱唱着歌的意境,唱出了一首<

来源: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制片帮

16:11

蒙古族饮酒的礼仪

蒙古族饮酒的礼仪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种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人种属于纯蒙古人种,是黄色人种的代表民族,语言为蒙古语。在中国,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河北、青海、河南、甘肃等省区。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  正史始见于《旧唐书·北狄传》,称“蒙兀室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

来源: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制片帮

16:11

蒙古族的敬酒礼仪

蒙古族的敬酒礼仪   蒙古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一直是一个很神秘的民族,成吉思汗以及后来在中国历史上的元朝,都给中国历史留下了很多值得研究的历史资料。撇开其他文化,今天看看米小编就带大家了解蒙古族民俗礼仪敬茶和蒙古族饮酒礼仪。  蒙古族民俗礼仪敬茶:  蒙族历史悠久,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的民族,至今保持着一套特有的民族礼仪。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

来源: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制片帮

16:11

Copyright © 2018-2023 ZHIPIANBANG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463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粤)字第05348号

免费策划

免费报价

在线客服

微信沟通

大客户直线